7月8日,默克爾與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清華大學共同拉動代表中德電動車合作項目的手柄,中德電動汽車充電項目正式啟動。
根據合作協議,未來中國和德國電動車將實現充電接口標準完全統一,雙方還將簽署充電通信協議,最終實現充電設施的完全共享。這意味著未來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品牌,將與寶馬、奧迪等德國汽車品牌使用相同的充電設施。
停車場里,各個充電樁的充電接口五花八門。中國的GB標準、美國的SAE標準、日本的CHAdeMO標準以及歐洲推廣的Combo標準同時存在,這給停車場建設帶來麻煩,用戶也難以迅速充電,大大提升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難度。而中德電動車合作,充電接口標準的統一將推動私人使用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的建設。
電動汽車充電接口統一,提高了充電設備的通用性,既減少了新能源研發企業研發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費用投入,同時亦增強了消費者使用電動汽車的便利性。有助于加快電動汽車的推廣普及進程,培育更廣闊的市場。
統一標準,勢必將帶來“近水樓臺先得月”搶得市場先機的好處。而與標準不一致的企業則將“欲渡黃河冰塞川”的無奈望市興嘆。
同樣,在自動化產品領域里,標準標準標定體系的確立,可令自動化機械產品走入良性循環。國內機器人市場難以大范圍普及,其中一個原因是標準的缺失。缺少標準規范,每臺機器人的使用體驗存在偏差,最終會打擊企業的購買積極性。如此一來,產品難以實現量化生產,生產成本無法下降,最終可能會徹底失去與進口企業的競爭機會。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行業標準還沿用1996年制定的機械行業標準;而在標準方面,國內尚無統一專門針對機器人標定測量的檢測機構。此外,查詢2012年發布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發現,其中也沒有對機器人標準標定方面的界定。
不僅僅是機器人,物聯網通訊協議、設備通訊標準、控制系統設備接入標準等,國內各廠商中各自有一套標準,而大大限制了用戶在方案設計產品采購的靈活性,這也造成了我國自動化產品的難以擁有國際認可,自動化技術沒有統一標準與產業落后的事實毋容置疑。沒有統一的標準,更多來源于中國工業文明意識形態的落后。
得標準者得天下。無論在哪一塊市場領域,贏者只屬于那些統一和遵循標準的企業。 |